为了紧跟电力行业的发展,电力工程系一直以“适应现场、适度超前”为实训室建设原则,以虚实结合为手段,以产学合作体系为纽带,不断挖掘内涵,适时更新设备。2020年,电力工程系完成多个实训室的新建与升级项目,使实训室与企业工作现场实现技术同步、环境相近、标准一致,既能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要求,又能成为行业职工培训、服务平台。
一、开发新建强弱电相结合的智能供配电实训中心
随着网络、自动化理念与电力工程的融合,电力领域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。以电能为载体的电力类专业已发展成为“强电”与“弱电”相结合的专业。发配电教研室就电力产业供配电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“信息化+自动化”的“两化融合”对高职教育及社会服务开展研究与讨论,将建设“智能供配电实训室”逐步提上日程。
从建设和完善智能供配电实训室的必要性出发,对实训室建设方案的组成、功能、结构进行了讨论和制定。通过对“智能供配电实训室”建设围绕课程学习目标,确定教学内容,整合知识点,设计训练项目。建设立项后,项目组的老师们经过调研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、提报采购需求、招标各参数比对、确定供货方签定合同、开展项目实施工作。2020年12月,顺利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,通过了竣工验收。
建成的智能供配电实训中心将面向本院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、供用电技术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技术专业等专业学生,开展相关实训项目教学。同时面向社会,为行业企业开展10kV供配电系统技能培训、技能等级认证考核等服务。
二、建强完善的变电仿真实训中心
随着智能电网及其相应智能化电力设备在生产上的加快应用,原有变电仿真实训系统与生产现场先进设备差距逐渐加大。2020年,变电仿真实训中心针对原有仿真系统性能不能匹配3D类大型电力仿真教学资源、五防系统模块不能满足模拟预演、实训系统不具备设备检修维护模块等缺陷,为适应高职及培训教学需求,进行升级改造。
在硬件上通过提高计算机及辅助教学设备的性能,对生产现场的新设备和新技术进行更完善的各项功能仿真,提升培训、教学效果,提高设备的利用率,从而缩短了教学、培训周期,提高了教学、培训效率。
对设备检修维护模块进行开发升级,切合了当下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形式,实现智能电网运行检修各个生产环节全过程仿真,为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训提供很好的实训平台,满足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。
三、建设适应“1+X”证书改革要求的无人机实训中心
无人机实训中心在无人机课程组的教师团队建设下,以50套模拟飞行软件及模拟遥控器;4台轴距550mm的训练用无人机;配套的电池、遥控器为主要设备,于2020年承担着电力系各专业‘无人机驾驶技术’课程,输配电专业‘无人机线路巡检’以及各系开设的‘无人机驾驶技术’选修课;服务于1+X无人机相关考证培训;并开展了无人机应用相关的社会服务。
这些融入了智能设备、智能电网的概念的实训室,成为融教学、培训、技能鉴定、教科研和生产服务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,为更好地开展高职教学改革、开展培训等社会服务,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和企业需要的电力专业人才提供了支撑。(杨轶婷)